奇点视角: 拿什么来爱你,聚美优品?
2月17日晚间,聚美优品宣布收到来自公司CEO陈欧、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申请,准备以每ADS(美国存托凭证) 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
就在两年前的5月,聚美优品远赴纽约IPO,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发行了1110万股ADS。作为一家以女性化的“化妆品+打折”的电商网站,远赴重洋的首日就一度飙涨28%。三个月后,聚美股价甚至接近40美元。当时的人们也更愿意津津乐道它“4年做到30亿市值的”成功之路。
聚美优品创业初始,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风生水起的电商环境中与巨头厮杀,并获得电商市场的一块蛋糕。
首先,率先进行专业化细分市场为它赢得先发优势,这点被后来跟进的各种海淘、海外购等网站效仿。
其次,它精准定位女性,尤其是“白领女性”这帮舍得花钱又有实力的群体,同时烧钱使用各种营销手段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
然后,聚美在初期就注重细节,把握住当时“团购热”的消退,通过微博、娱乐等方式做跨界营销,吸引了忠实的“脑残粉”,研究女性心理,并细致地模仿同类网站的优秀之处,以致比它模仿的“凡客”也做得优秀。
此外,聚美无论从产品照片、网站设计还是用户体验都不遗余力,抓住了人类尤其女性的“视觉动物”的特性,从外观上保证了出类拔萃。
至少前期的聚美优品的确有以上优秀之处,因此它的连续盈利也并不是新鲜事。电商生存的环境变幻莫测,树立旗帜和乘风破浪又是两回事。上市后的聚美可以被上下左右各种吐槽。
首先是其内部的问题。2014年下半年,聚美一向以来引以为傲的“正品”销售出现了假货风波,这对于品质要求极高的化妆品行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聚美的股价也是一路下行,短短4个月就蒸发三分之二市值。
其次,电商的烧钱大战开展得更加激烈。先不说阿里京东都已经火拼到一户一个购物节,就连唯品会、网易海淘、洋码头等获得融资或者有强势资本背景的后起之秀也开始加入市场份额大战。更重要的是,国务院决定从2015年6月1日开始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而聚美优品主要产品就属于被调降的范围内,这是对它的直接打击。聚美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利润下降明显。
在业绩不佳的同时,聚美现金流也并不充沛,此时它又因化妆品困局而转向母婴类产品,然而低利润依然是心头大患。同时,它之前的“颜值经济”效应也渐渐消退(CEO频繁强势出镜,已然混成半个娱乐圈人士)。广告宣传出现疲态,市场对此也麻木。它甚至喊出了“五点五周年庆”,“点五”的周年庆估计也就它想得出。
此外,投资者开始翻聚美的旧账,财务造假的指责不断出现。有律师事务所发起诉讼,指控聚美优品在上市以及后续过程中未能真实披露业务运营信息。其实,上市后聚美的财报一直都不太靓丽,这并不能怪投资者对它期待太高,因为是它自己在上市前树立的光辉形象。
聚美的CEO陈欧本人也是少年出名,混迹过电竞圈(幕后),并因颜值也有一定的追随者。然而CEO的半娱乐化肯定也是消耗了管理公司的经理。至少,目前的聚美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渐渐沦为二流或者三流的小品牌。
此次的私有化,引起了无数国内投资者的愤慨。“见过空手套白狼的,没见过这么玩弄投资者的”。毕竟,7美元的价格比起发行价22美元打了三折。按陈欧本人上市前持有的40.7%的聚美股份看,他在2014年8月29日股价最高点时的身价达到22.4亿美元,可以足足私有化两个现在的聚美。
其实中概股私有化在国外投资者中一直存在争议,私有化价格低于发行价的也有,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的过节也正是当年以发行价从港交所退市(相当于从香港无息贷了一笔巨款),但是像聚美这样短短两年打三折买回去的(贷款还赚钱),的确影响了整个中概股个形象,今后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的阻力会更大。
并且,聚美的股价是一路下跌,春节期间到达史上最低的4.9美元。而7美元的私有化价格正是从年以来的跌势的中间值,正可谓对市场多空的双杀。也难怪有投资者看到聚美的广告牌都想揍人。
虽然对小股东来说,可以提供相应充足的证据来要求私有化发起方按照公允价值从新回购股份,也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但是又是越洋官司,又是大股东把控信息源,小股东最终想要收回损失也是难上加难。
接下来的3月1日就是聚美优品6周年庆,回归国内的聚美优品会真的想陈欧所说的成为一个新的创业奇迹吗?陈欧当年说的“过两年大家可能不会再听到聚美优品,而是聚美极速店”会不会只实现前一半?拭目以待吧。
title: 奇点视角: 拿什么来爱你,聚美优品?
tags:
- ADS
- IPO
- 奇点创世
- 家财
- 聚美优品
id: 132
categories:
- 奇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