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视角:中央经济会议的一些暗示
今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会议来得特别迟,直到2015年12月21日才结束。
虽然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一直是主基调,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国内经济形势很不乐观。“结构性改革”的任务繁重。因此,这次会议给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目前,与能源、大宗商品生产有关的工业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宏观格局。债务负担大、资本杠杆率高居不下、非公资本不愿进入大大阻碍着他们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既不利于股东、也不利于劳动者。本身这些行业的利润率已经难以突破,资产负债率也高居不下。供需面大环境显然也不太可能一下子改变,而政府也不可能让它们全部破产清算来出清产能。即便是改组兼并,也容易形成资产无法盘活的困局。
对原材料价格不敏感的中小企业则更多困扰在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也徒增它们的运营成本。
房地产行业就更不用说了。一方面库存量大要加紧消化;另一方面要稳住交易市场,既不能涨疯到脱离主体购买力,又不能大跌缩水引发危机。而靠批新地造新房显然不是盘活房产的正解。
金融市场也是如此。企业融资杠杆已经很高,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大。即便监管层不断出新补旧填补规则漏洞,社会资本在高利益的驱使下还是容易集中到高杠杆的产品中去。同时,缺少有效投资途径的资本更容易无所适从,也极易造成非法集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向是加大全社会资本周转率。仅通过减税或者说增大政府赤字这样的财政手段容易过多干涉市场,发挥市场自身调节、降低融资成本、加大资本周转率则更应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完成。
我们的市场其实并不缺钱。问题是掌握资本的投资者没有很好的投资产品。企业债危机在不断加深,他们要不断担心现有风险,因此更不乐意代替政府去扶持产能过剩的企业。
事实上这些大企业重组兼并了之后会出现很多固定资产、应收款项等资产。如果这时候有更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资产抵押债券ABS、抵押支持债券MBS等产品,不但可以增大这些资产的流动性,也可以给对资产价值乐观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
房地产上就有更多灵活的工具了。更多证券化的产业投资基金如REITs是优于债券的抗通胀良品,这对面临货币贬值压力的社会资金也是更好的归宿。
此外,包括金融衍生品在内的其他金融产品也是目前资本市场的良好补充。它不单单是一种投资工具,还能在企业并购中可以得到良好应用,有助于刺激市场化并购重组,并最终盘活不良资产。对投资者来说,它可以成为对冲金融风险的工具,比如,信用违约贷款保险CDS和恐慌指数期货等等。
诸如此类金融衍生品将促进金融国际化。人民币的自由流通是大趋势。股市的注册制改革、与全球其他交易所的联通,也正是为了全球化做准备。虽然,我们担心的国际化冲击的确是现实存在的,但全球金融市场上已有的那么多衍生品,中国也是早晚要有的。
所以我们现在起步不早也不晚。欧美市场以往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提供很好的案例,毕竟,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监管和控制,资产证券化也带来海啸,2008年的次贷危机即源于此。不过也无须担心,以政府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我们走有前车之鉴的这条路上会走得更稳健。
本文图表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title: 奇点视角:中央经济会议的一些暗示
tags:
- 中央
- 大宗商品
- 家财
id: 205
categories:
- 奇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