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奇点视角:俱乐部“烧钱”大战也将开启?

近日,北京国安俱乐部的母公司——中信集团同意转让国安俱乐部50%的股份。昨日有媒体称,乐视体育将接盘国安的股份,并将俱乐部改名为“北京国安乐视队”。不过今天一早被乐视体育总裁给否认了。

这家在业内争议颇大的俱乐部成立23年来从未换过东家,一直由中信集团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经营管理。然而这两年国内恒大、上港、鲁能、舜天等俱乐部“烧钱”竞争愈演愈烈。中信国企的身份想必无法肆无忌惮地出手。

然而,“收购股权不得多于50%”、“名称中国安字样不能少”、“球队的主色调不变”等诸多要求也堪称苛刻。乐视作为创业板最大权重股,除了本身硬件制造和软件服务,这几年在智能家电、虚拟现实、文化传媒、体育的涉猎被众多投资者看好,这也让它融到不少资(老贾还高位套现提供现金给公司)。也难怪外界预期它成为的中信的接手方。然而要效仿马云大手笔入场恒大,对盈利有限的乐视来说难度很大。

自从“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之后,中国足球也越来越往产业化方向发展。虽然闹腾了大半年的足球改革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成果,但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进入足球已是事实。除了淘宝入股恒大,上汽和上港集团达成合作、苏宁正式接手江苏舜天、华夏幸福购买中甲的河北中基等等。

这两年足球俱乐部的运营也成熟许多,这当然也得益于球队本身实力的提升。一旦足球俱乐部效应起来之后,就能形成强大的产业链。比如球员交易,之前中国足球引进的外援大多是国外的二三线、濒临退役的球员,这样不但耗费国内俱乐部财力,带来的贡献也受限。自从恒大引进孔卡、穆里奇等一流的球员,不但给提升俱乐部和中国足球实力,在合约期到期后他们还有巨大价值,再次向外转会说不定还能给俱乐部带来回报。这样的良性循环又同时能促进更多外国一流球员加盟俱乐部,欧洲豪门不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么?

当球队关注度增大,俱乐部运营也如鱼得水,商业价值也扶摇直上。赞助商、冠名、广告、商业活动、球票、俱乐部周边产品等都能带来直接受益,甚至,恒大淘宝俱乐部还登陆了“新三板”。这同时也能利好整个国内足球产业。就像英超,每年仅靠在大陆的直播版权就能获得将近15亿英镑的收入。

不过要注意的是,目前即使是烧钱最狠的恒大也没做到盈利,想要像英超或西甲球队一样形成有规模效应的俱乐部产业链还不够火候。首先,足球在中国并不是影响力最大的运动,这是个瓶颈但也是个机会;其次,曾经的足球丑闻阴影让投资者心有余悸;此外,球员的挖掘、培养是个长期过程,目前依赖一流外援撑起的门面,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转交给本土球员。

对于乐视这样“概念影响力”更大的企业来说,目前去投“可能成为无底洞且收益完全不可观”的国安俱乐部显然不是最合适的(更不用说在球队上选边站对其市场带来的影响)。然而乐视通过其媒体、软件等方面的优势扩大与俱乐部的合作一定会更加频繁。

至于国安俱乐部筹钱扩张也是大势所趋。它究竟值多少钱就需要实力强大的新股东来衡量了。无论如何,现在的俱乐部已然不仅仅是俱乐部那么简单,错综复杂的各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整个足球行业的未来方向。


title: 奇点视角:俱乐部“烧钱”大战也将开启?
tags:
- 中信集团
- 北京国安乐视队
- 奇点创世
- 家财
id: 185
categories:
- 奇点视角

date: 2016-01-06 19:27:36

Copyright © 2015奇点创世 ICP14041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