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奇点视角:创新企业的春天要来了?

股灾以来,完善股票、债券等交易市场体制改革的呼声比以往更强烈。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支持上交所“战略新兴版”,帮助双创企业融资再次被强调。

当前,陷入供需面双重困境实体经济持续萎靡,倒是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这类成长性高的公司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困难,其中之一便是融资。战略新兴板的出现给它们打开一扇大门。

企业在内地交易所上市筹资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一方面,上市审批限制让很多有能力的企业陷入遥遥无期队列(尽管注册制要推行,但不会一下子放开所有限制),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严苛的财务标准让许多潜力企业望而却步。

2009年正式上线的创业板给了一些中小创企业登板机会,但是其指标内容参照的还是主板。也就是说,很多创新企业要么够不到发行资格,要么“持续盈利能力”欠缺。2013年扩容后的新三板虽然将条件放至最低(今年新三板总融资额已达1173亿元,是去年全年的8.88倍),但它缺乏流动性(投资者、上市公司、做市商们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交易上)。这不仅徒增投资者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灵活性。

此时推出战略新兴板有望同时解决两者的矛盾。

首先,在最初的草案中,上市标准并非注重盈利。它提供了四套财务标准,同时兼顾了企业本身的收入、净资本、市值和现金流,更接近国际标准,并且也给了体量具有相当规模、利润不足的企业缓兵之计。

虽然,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才叫企业,然而,企业拿投资者的钱回报消费者,如果是个持续的良性循环,并且在中间能创造价值,那企业短期的盈利不应该是硬性量化标准。投资者关心回报,消费者关心实惠。平日生活里涉及衣食住行的企业——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滴滴、去哪儿等,几乎还没一个是盈利的,但它们影响力已经巨大,都是拥有众多粉丝群体的“潜力股”。

此外,以目前规划的战略新兴板的地位来看,正是海外回归企业的最合适选择。之前许多公司碍于国内上市机制不得不远赴海外,却不受国外投资者待见。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回归消费群体更为熟识的国内是必然选择。但是,主板和创业板不适合它们,新三板的冷清让它们不够兴致。战略新兴板将来会有独立交易代码、独立行情显示、独立产业指数编制,甚至有可能试点更灵活的交易机制。这批海龟对此更是手到擒来。

并且,目前的创业板还脱离不了“自上往下” 审批流程,但创业新兴板与注册制同期推出,必然更注重上市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投资者的声音将更为重要。

还有一个因素是交易所的对等竞争。上交所指数怎么说也是国际上衡量中国股市的主要指标。自深交所推出以来,上交所渐渐失色。尤其是13-14年的创业板牛市,更让上交所黯然失落。今后即使开放了注册审核,以目前上交所主板的标准看不够格,但满足创业板的,还是得去深圳。因此,有了战略新兴板,上交所更完整。

至于战略新兴板的诞生会否给新三板和创业板带来威胁,这个问题不应该片面来看。毕竟,无竞争不进步,它的出现一定会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战略新兴板完善了目前股票市场的发行层级,使企业和投资者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最需要注意的是交易制度的完善。灵活的制度会带来“伪市场”的潜在威胁,容易形成“赌场”或“驱壳”,如前两天被立案的泛亚金属交易所。在流动性与安全性中寻找量化标准,是战略新兴板的重要考量点。

但无论如何,为了更加接轨国际,更好地配合金融国际化改革,战略新兴板还是应该尽早推出。待制度完善后,外国企业也可以入驻中国,吸引中国投资者。说不定某一天,战略新兴板会成为东方纳斯达克。


title: 奇点视角:创新企业的春天要来了?
tags:
- 债券
- 家财
- 股票
id: 201
categories:
- 奇点视角

date: 2015-12-24 19:35:32

Copyright © 2015奇点创世 ICP14041137-2